我的最愛
(0)
產品比較
(0)

組電腦懶人包|自組桌機這樣配 記憶體、固態硬碟全攻略

2025 / Jun / 06

Adobe Express - file (9)

雖筆電相當盛行,仍有許多人喜歡根據用途組一台符合需求的電腦。

 

雖然現今筆電已相當盛行,仍有許多人喜歡依據自己的需求來組電腦,尤其對於遊戲玩家、剪輯師或 3D 繪圖師來說,相比購買高階筆電,自組電腦更能挑選符合效能的配備,CP 值也較高。而組電腦除了要注重處理器(CPU)與顯示卡(GPU)的效能外,記憶體(RAM)與固態硬碟(SSD)也相當重要。高效能的記憶體與固態硬碟能讓電腦維持順暢的運作,無論是剪片、繪圖或玩遊戲,都能帶來更流暢體驗。因此本文整理了組電腦懶人包,帶您從自身需求出發,幫助您選擇適合的記憶體與固態硬碟。想了解更多組電腦的相關知識資訊,也可以參考【雙通道記憶體懶人包】文章哦!

組電腦攻略:需求與用途

在自組桌機之前,首先可以考量自己使用電腦的用途,進一步思考硬體設備的配置。例如,若平常主要用於文書工作,但在同時開啟大量網頁分頁或多個應用程式時,明顯感受到電腦運作緩慢,即可考慮升級記憶體。此外,若電腦中儲存許多大型檔案或照片,且開啟檔案的速度過慢時,則可以考慮將傳統硬碟(HDD)換為固態硬碟。

 

若是平面設計師,經常使用 Adobe InDesign, Illustrator, Photoshop 等編輯軟體,記憶體與固態硬碟的升級,能增加軟體作業的流暢度,而 3D 繪圖者則可能需要進一步提升獨立顯卡,確保有更高效能的運算能力。

 

若有剪輯需求的使用者,則應根據影片編輯的複雜程度來選擇相對應的記憶體容量,一般而言,電腦的記憶體容量越大,軟體系統的執行速度就越快,如果是一般長片的編輯,可選擇 16GB 的記憶體,需要處理 4K 等高畫質影像,則需要配置 64GB 以上的記憶體。

 

另外,若家中桌機使用已久,考慮升級配置,應先評估電腦的使用年限,若已使用超過 5~8 年則不建議做升級。由於電腦已超過保固年限,其中的主要零件可能已停產,後續維修成本也可能過高,甚至無法修復,在這樣的情況下,直接汰換為新機可能會是更合適的選擇。

 

記憶體跟儲存空間(硬碟)有什麼差異?

看到這裡,可能會疑問,記憶體與硬碟有什麼差別呢?記憶體(RAM)指的是「隨機存取記憶體」,負責存取短期記憶,硬碟則是負責長期資料儲存。記憶體只會在電腦開啟時運作,因此當電腦關閉後,原本開啟的程式也會隨之關閉,這時,未儲存的資料就會從記憶體上清除。然而,已下載的應用程式本身是存在硬碟上,因此即使在電腦關閉後,應用程式也不會消失。

 

舉例來說,當我們開啟 Word 時,隨機存取記憶體(RAM)與中央處理器(CPU)會攜手合作,讓程式可以順利運行,但若是關機前沒有將文件存檔,文件就不會被記錄在硬碟上,關機後,未儲存的資料就會從記憶體上清除,這就是為何關機前務必要存檔的原因。

 

因此,記憶體與硬碟都非常重要,雖然電腦只需記憶體就能夠在開機時順利運作,資料處理也沒問題,但若缺少硬碟,關機之後,檔案就無法留存,工作進度也會消失。由於電腦需要定期關機,沒有硬碟就如同一個人沒有長期記憶,雖然一整天可以靠著短期記憶完成許多事情,但睡一覺後,隔天起床就會全部忘記,就難以做長期計劃的安排,無法累積進度。

 

確定好電腦的需求與用途後,接下來我們將為您介紹如何挑選組裝電腦的記憶體與固態硬碟!

 

組電腦攻略:記憶體怎麼挑?

如前面所提及的,記憶體在電腦的運作功能,主要是從短期記憶中讀取資料,相比硬碟在大量資料中撈取資料,速度較快,且記憶體上的資料會根據需求不停切換。而記憶體身為處理器的合作夥伴兼站存區,若沒有足夠的記憶體,會影響電腦整體的效能,尤其在多工處理,同時開啟多個應用程式的時候,就有可能出現當機的情況。

 

現今市面上販售的記憶體主要屬於 DRAM(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),且產品資訊當中經常會看見「DDR」、「DIMM」等專有名詞,因此,讓我們先帶您認識記憶體的基本規格與名詞,幫助您在購買時能選擇到最適合的產品。

 

DRAM 常見專有名詞解釋

DDR 為一種記憶體技術,為雙倍資料率的縮寫。在產品資訊上通常會標示 DDR4、DDR5 等,其後方的數字即代表模組生產時所採用的技術版本,數值越高表示是越新的技術。而 DDR 並不向下相容,若系統支援 DDR3 即不能安裝 DDR4,目前最新的技術為 DDR5 未來也可能發展出更高性能的 DDR6、DDR7。

 

DIMM(dual in-line memory module)為雙列直插式記憶體模組,是市面上最普遍的記憶體模組。其支援 64 位元記憶體資料匯流排,資料傳輸速度比 32 位元的 SIMM(single in-line memory module)更快且功耗更低。常見的規格尺寸有經常使用於桌機的UDIMM(無緩衝雙列直插式記憶體模組);使用於筆電或其他小型系統的 SODIMM(小型雙直列記憶體模組);使用於伺服器和高效能運算系統的RDIMM(寄存式雙列直插記憶體模組)。

 

  • 雙通道

購買記憶體模組時可能會看到產品標示「雙通道」、「雙支包」的組合,雙通道指的是透過兩組記憶體控制器,同時存取兩個 DRAM 模組,能有效降低單一記憶體操下達指令的延遲時間。而記憶體廠商會將同一批號、相容性交加的記憶體一同作為雙通道組合來販售,若各別購買單支記憶體進行組裝,可能會遇到顆粒、批號不同,產生相容性的問題。

 

ECC(Error Correction Code)為修正錯誤代碼,其用來偵測與修正記憶體常見的資料毀損,能提高記憶體運行的穩定度與可靠性。現今 DDR5 新增了 On-Die ECC 功能,可校正 DRAM 晶片內位元錯誤。因記憶體模組隨著技術的發展,晶片尺寸逐漸縮小,密度逐漸增加,但也同時提升資料錯誤的可能性,因此開發了 On-Die ECC 藉以降低風險。

 

超頻指的是將硬體調整至比其規格更高的速度運轉,也就是超越其原本所描述的頻率。記憶體依據系統或主機板供應廠商,主要分為 Intel 原創的 XMP 及 AMD 原創的 EXPO 設定檔,必須選用相容的主機板以及可支援記憶體速度的 CPU ,才能達到「一鍵超頻」。

 

被稱為「金手指」的 connecting finger 指的是記憶體上由許多金黃色導電片組成,如同手指狀的配置,其於數據傳送、通電功能,若金手指有髒汙可自行進行清潔,需透過橡皮擦小力擦拭,避免刮傷。

 

0_oELR9iGItDuWY-KD

 「金手指」指的是記憶體上由許多金黃色導電片組成,如同手指狀的配置。

 

過去 SDRAM(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) 主要用 MHz 單位來衡量效能,其表示十的六次方赫茲,為兆赫的縮寫。隨著技術發展為 DDR SDRAM 後,每個時脈週期的資料傳輸量加倍,因而改以 MT/s,也就是每秒百萬次傳輸的縮寫,來做為記憶體速度的單位。

 

早期的 SDRAM 只能在時脈週期的上升時傳輸資料,而 DDR SDRAM 技術則能在上升與下降時皆進行傳輸,因此 MHz 單位已無法準確表示資料傳輸速率,於是改以 MT/s 作表示。

 

認識這些專有名詞後,能幫助您進一步掌握產品資訊,這時就能開始選擇自己想要的記憶體!以下則整理選購記憶體的 3 大步驟,來幫助你了解自己的需求。

 

選購記憶體 3 大步驟

1、查看目前配備的記憶體

挑選記憶體之前,可以先確認目前使用電腦記憶體的運作情況,以下則列出 Windows 與 Mac 系統查看電腦記憶體的使用情況:

 

  • Windows:按下 Ctrl + Alt + Delete 叫出「工作管理員」,並點選「效能」分頁中的「記憶體」項目,會看到下方圖示視窗,則為目前的效能與 RAM 用量。
  • Mac:參考 Apple 指示,在活動監視器中,按下「記憶體」以查看內容。

 

2、確認自己需要多少記憶體

了解原電腦的使用狀況後,即可進一步思考組電腦所需的記憶體容量。如果您的需求僅限於聽音樂、看影片、查資料和收發 E-mail 的話, 4GB 記憶體或許就足夠。然而,現今多數人習慣於電腦進行多工處理,即使是只是文書處理,也可能同時開啟多個應用程式或網頁,因此建議,一般需求仍建議配備 8GB 以上的記憶體,以確保基本操作順暢,工作處理更有效率。

 

若有玩遊戲,或是有基本剪輯與照片編輯的需求,建議配備 16GB 以上的記憶體;而針對更高效能需求,如 3D 建模、4K 影片處理或是遊玩 3A 大作遊戲,則建議至少 32GB,甚至 64GB,才能避免系統卡頓,確保程式運行流暢。

 

0_zyXP34zc3ZBaanZB

購買記憶體之前,可先確認自己需要多少記憶體。

 

3、確認記憶體是否與主機板相容

主機板是電腦的印刷電路板,搭載系統匯流排,配備所有處理器、記憶體模組、週邊連接裝置用插槽。DRAM 每一代的推陳出新,頻率皆會更高、運行電壓更低,以及更低的延遲,因此必須確認電腦系統是否能夠支援,否則將無法發揮記憶體的效能。

 

自 2021 年起,記憶體技術已發展至 DDR5 DRAM,雖然因價格因素,多數使用者仍傾向選擇購買 DDR4。即便如此,記憶體技術仍具發展潛力,因此每當需要升級電腦,或新組一台電腦時,應確認主機板與記憶體的相容性。如前述所提, 由於 DDR 並不向下相容,可透過查詢主機板廠商的 QVL(Qualified Vendor List)查看記憶體是否與自己的主機板相容,亦可至記憶體品牌的相容性列表進行確認。

 

組電腦攻略:固態硬碟怎麼挑?

固態硬碟主要由快閃記憶體(NAND Flash)進行資料儲存,斷電後仍可以保存資料的記憶體塊,其顆粒分為:SLC(Single-Level Cell)單級單元、MLC(Multi-Level Cell)多級單元、TLC(Triple-Level Cell)三級單元、QLC(Quad-Level Cell)四級單元。

 

其中 SLC 的寫入速度最快,價格最貴,較常運用於工業級與企業級伺服器與系統;MLC 則適合影像編輯與經常遊玩遊戲大作的玩家;TLC 則經常運用在消費級 SSD,適合一般遊戲、日常電腦使用;QLC 則適合大量存放資料的用戶。而 TLC 的 CP 值高,其價格實惠,效能符合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,也擁有足夠的耐用性。

 

雖然部分用戶認為 QLC 並不耐用,然而 Micron、Toshiba 等品牌均對外表示, 3D QLC 可承受擦寫次數較以往外界預測壽命多上十倍,雖仍比不上 SLC、MLC,但對於資料儲存需求較大的族群而言,仍可選擇 QLC ,除了性能優於傳統硬碟之外,也相當經濟實惠。

 

Adobe Express - file (5)

快閃記憶體顆粒 SLC、MLC、TLC、QLC 比較。

 

至於容量部分,目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 SSD 容量為 1TB,能夠應付大部分日常需求。過去多數人組電腦大多選擇組裝 SSD+HDD,現在則有越來越多人搭配雙 SSD,也就是一個作為 C 槽儲存遊戲與應用程式,一個則作為 D 槽來儲存照片、文件等個人檔案,若預算充足,即可考慮購買兩個 1TB SSD。

而 SSD 與 HDD 各有優勢,SSD 讀取速度較快,適合系統與高效能需求,而 HDD 則是相對耐用穩定,適合長期資料保存。不過,SSD 仍有故障風險,而即使 HDD 較為耐用,同樣可能發生故障,因此無論使用哪種儲存裝置,都應養成定期備份資料的習慣。

 

*想了解更多 HDD 的資訊也可以參考資料備份硬碟選購的文章!

 

SSD 常見專有名詞解釋

MTBF(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)為平均故障間隔,用於衡量 SSD 的可靠性。以 SP PCIe Gen 5x4 XS80 為例,其 MTBF 為 1,600,000 小時,即代表該款產品在使用階段累積工作時間與故障次數的比值,因此 MTBF 愈高代表產品愈少故障,可靠性越高。

根據 OCP(Open Compute Project)建議,企業級 SSD 的 MTBF 必須高於 2,000,000 小時,可以見得以消費級 SSD 的普遍標準,1,600,000 小時是表現相當不錯的產品,但若需在工業級的環境中運作,仍需考慮更高規格。

 

TRIM 是 ATA(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)先進技術附件介面的一種指令,負責通知 SSD 可以刪除哪些資料。當使用者刪除文件時,資料實際上並未從 SSD 中移除,只是在 SSD 中含有該資料的區域標記不再使用,而 TRIM 則會告訴 SSD 哪些資料允許被刪除,接著就會在電腦系統閒置時,進行資料刪除的程序。自 Windows 7 起的後續版本皆支援此功能,並能自動針對 SSD 執行 TRIM。

 

組一台電腦要花多少錢?

記憶體和固態硬碟的價格會隨著容量與效能的提升而增加。一般電腦使用的普通效能記憶體,價格約 1,000 元起,高效能記憶體則可能高達 6,000 至 7,000 元。固態硬碟方面,入門級產品價格能夠 1,000 元有找,而高階款式則約在 2,000 至 5,000 元之間。建議釐清電腦的使用需求,再列出預算,較能夠清楚的挑選配置。

 

 

 

• • •

相關詞彙

相關文章

相關產品

產品比較

你的比較總計 0 件產品

我的最愛

我的最愛總計 0 篇文章

知識中心
定義與詞彙

我們使用 Cookie 以允許我們網站的正常工作、個性化設計內容和廣告、提供社交媒體功能並分析流量。我們還同社交媒體、廣告和分析合作夥伴分享有關您使用我們網站的信息

管理Cookies

隱私權偏好設定中心

我們使用 Cookie 以允許我們網站的正常工作、個性化設計內容和廣告、提供社交媒體功能並分析流量。我們還同社交媒體、廣告和分析合作夥伴分享有關您使用我們網站的信息

查看隱私權政策

管理同意設定

必要的Cookie

一律啟用

網站運行離不開這些 Cookie 且您不能在系統中將其關閉。通常僅根據您所做出的操作(即服務請求)來設置這些 Cookie,如設置隱私偏好、登錄或填充表格。您可以將您的瀏覽器設置為阻止或向您提示這些 Cookie,但可能會導致某些網站功能無法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