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個「手機不離身、平板隨身走」的時代,行動電源幾乎是每個人包包裡的常客。不論是旅行、上班通勤,還是臨時找不到插座,行動電源就像備用糧食一樣可靠。除了基本的充電功能,現在更有支援快充、無線充電、USB-C等多樣規格,甚至可以直接支援iPhone、筆電與Switch!那麼,如何挑一顆真正實用、耐用又安全的行動電源?這篇帶你一口氣搞懂。
🔍 什麼是行動電源?
行動電源是一種內建可充電鋰電池的可攜式裝置,能為手機、平板、耳機等電子產品提供臨時電力補充。它的本質就是一顆「可隨身攜帶的電池」,透過USB-A或USB-C等接頭為裝置供電,有些甚至支援無線充電與多設備同時快充。
🔍 如何挑選適合的行動電源?
考量五大要點
🔹 容量需求
- 日常使用:5000mAh~10000mAh
- 多次充電/長途旅行:建議選 20000mAh
🔹 快充協議
- 支援 PD(Power Delivery)或 QC(Quick Charge)可加快充電速度
- 建議確認手機本身是否支援,搭配才能發揮效果
🔹 輸出孔類型與數量
- 是否有 USB-A、USB-C?是否能一次幫多台設備充?
- 新款的手機越傾向使用Type-C,選購時記得留意
🔹 重量與體積
- 容量越大,體積也會越重,選購前想想你是每天隨身帶,還是只在出遊時使用
🔹 品牌與安全認證:
- 建議選擇有 BSMI(台灣)、FCC(美國)、CE(歐盟)等認證的產品
- 品質更有保障,充電更安心
💡 推薦型號:
- 10000mAh:C10QC、QP55、QP58
- 20000mAh:C20QC、QS55、QS58
🔍 電池容量 vs 額定容量,有什麼不同?
很多人買行動電源會看到「10000mAh」、「20000mAh」,但實際好像充不了那麼多次?其實這跟「電池容量」和「額定容量」的差異有關!
🔹 電池容量(標示容量)
- 通常印在包裝上,如 10000mAh
- 是鋰電池的「總能量」
🔹 額定容量(實際可用容量)
- 扣除轉換損耗、線材耗損等後,真正可以用的部
- 通常只有60%~70% 左右
- 例如:10000mAh 行動電源,實際大約能提供 6000~7000mAh 的電力
⚠️ 所以別再以為10000mAh真的能充3次手機喔!
🔍 什麼是 PD 快充與 QC 快充?
🔹 PD(Power Delivery)
- USB 協會制定的快充標準
- 透過 USB-C 可輸出高達 100W
- 適用:手機、Switch、甚至筆電
🔹 QC(Quick Charge)
- 高通推出的快充協議
- 多數 Android 手機常見此規格
⚠️ 小提醒:要快充成功,手機、線材、行動電源三者都要支援對應快充協議唷!
🔍 行動電源能充幾次手機?
簡單計算公式: 充電次數 ≒ 行動電源容量 × 0.63 ÷ 手機電池容量
🔹 舉例:
行動電源:10000mAh,手機電池:3200mAh(如 iPhone),可充約:10000 × 0.63 ÷ 3200 ≒ 1.9 次。
⚠️ 注意:
- 邊用邊充會降低充電效率
- 容量標示不是實際可用量
🔍 新買的行動電源怎麼使用?
- 第一次先充飽電,讓電池狀態穩定
- 接上充電線,連接你的手機或平板
- 行動電源會自動開始充電,若沒反應可按下「電源鍵」喚醒
- 查看 LED 燈顯示的電量,記得留意剩餘電量
🔍 行動電源充飽需要多久?
充電時間的長短會因為容量大小與充電器功率而有所不同
🔹 一般情況(使用 5V/2A 充電器)
- 10000mAh:約 6~8 小時
- 20000mAh:約 8~10 小時
💡 使用快充充電器(PD/QC)
- 充電時間可縮短一半以上
- 建議搭配支援快充的充電頭與線材使用
🔍 如何延長行動電源的壽命?
💡 使用小技巧
- 維持電量在 20%~100% 之間,避免完全放電或過充
- 避免高溫、潮濕環境(別放車內或曝曬)
- 使用合格、穩定的充電器
- 每2-3個月定期充放電一次,即使沒使用也要保養
📌 結論
選對行動電源,你的iPhone、平板、筆電都不怕沒電! 無論你是通勤族、旅行愛好者還是3C重度使用者,一顆安全、快充、高效的行動電源都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好夥伴。從容量、快充協議到安全認證,挑選時多一點考量,就能多一份安心。如果你有iPhone,記得優先選支援PD快充的款式,才能發揮效率、節省時間!
• • •